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綠建築標章,讓我們一起愛護大自然

在現在生活品質普遍改善的環境之下,國人對於保護環境的概念便開始萌芽,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是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理想狀態
    現金旅館業者在建設上也導入綠色概念,不僅可以保護環境永續經營,也可以藉此行綠色行銷,達到經營效益

綠色建築定義
    各國對於綠建築開發的訴求都有減少環境負荷,達到與環境共生的共識。美國綠建築協會(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1998 年積極推動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藉此建立一套綠建築評量的標準。希望消費者能夠體會綠建築在環境上產生的效益。

綠色消費
    消費者行為存在環保概念,在消費過程中降低對環境的損害,即為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核心概念區分為4R3E,分別為Refuse(不用不環保產品)Reduce(減少不必要消費與節省資源)Reuse(重複使用生活用品)Recycle(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Economic(講求經濟原則).Ecoogica(符合生態原則).Equitable(實踐平等原則)

        有一研究想看出綠建築標章,對於不同的綠色消費理念的消費者而言,是否會造成不一樣的消費行為
調查方法為在墾丁各景點以抽樣方式發放問卷作調查,
問卷內容分為一個部分:
(一)旅遊動機
(二)遊客對綠色消費的行為
(三)遊客對綠色消費的態度
(四)在墾丁國家公園內,若有綠色建築標章時,願意以最多高於同等級旅館多少百分比的房價進行消費之願付價格(選項0.5.10.15.20.21%)
(五)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對綠建築標章之旅館的住宿意願
除了第四部份外,其他均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非常同意5.同意4.普通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

對於結果使用因素分析並作結果解釋
結果運用市場區隔概念把遊客綠色消費行為區分為「環保熱衷」、「過量消費」和「綠色漠視」此三大消費族群。
「環保熱衷」最具環保意識,並對綠色消費抱有正面看法,對於綠建築之住宿意願最高,並且願意付出17.76%之金額進行綠建築旅館住宿消費
「過量消費」對於綠色消費重視較「環保熱衷」少,會進行環保行為,卻可能因廣告促銷影響而過量消費產生資源浪費,對於綠色消費態度偏向反面消極,但對於綠建築旅館有住宿之意,並願意付出15.63%之金額進行綠建築旅館住宿消費。
「綠色漠視」對於綠色消費重視最少,對於綠色消費態度認同最低,對於綠建築旅館住宿之意最少,並願意付出15.07%之金額進行綠建築旅館住宿消費。
研究結果顯示,在住宿意願上「環保熱衷」顯著高於其他兩者在願付價格上雖然沒有顯著差異,但皆高於同等級旅館15%價格。由住宿意願及願付價格可見綠建築對於台灣市場的市場需求。


    不過值得關心的是,綠建築雖然可能在選用建材設備上因為環境有利而成本高,但在營運的過程之中,消耗資源較少,需要付出的資金也會較低,在長久經營的情況之下,應該能夠達到平衡的狀態,為什麼消費者要付出更多的金額去消費呢?這或許值得大家去思考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安全認證,你,買單嗎?

  民以食為天,而在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中,"米"幾乎我們每天必吃的食物,然而在這個種種食物都可能參雜"問題"的現況中,不免讓人吃得提心吊膽;那我們要怎麼吃才會比較安全又安心呢?認證標章或許是一個解答,因此就有研究者對"認證標章是否會影響買米意願"做了調查。


  研究方式是採配額抽樣的網路問卷調查,最後收回355個有效樣本,其中女性略多於男性,年齡層則以30~49歲的人最多,共約六成,婚姻狀況則是已婚居多,約佔65%;統計結果表示,有65.7%的人會詳閱包裝標示及認證標章,有將近九成的人會優先選擇有安全標章的產品,而且有八成五的人會因為標章而多買國貨,甚至有七成三的人認為要禁止沒有安全標章的農產品出售,對於外國進口之農產品,將近全部的人(95%)認為它們也需要安全認證標章的。

  在消費偏好的聯合分析中發現,消費者最重視的是安全驗證部分(重要性為48.5%),其中消費者最喜歡的是有機的產品,其次是有產銷履歷的,再來則是有CAS優良農產品認證的,最後的則是一般標示的農產品;雖然消費者最重視的是安全驗證,但品牌(農場、產銷班、農會、公司)和生產地區(北、中、南、東部地區)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品牌方面消費者最偏好產銷班的,而生產地區則是東部最受到偏好,亦即在東部的產銷班所生產的有官方認證稻米最受到消費者青睞。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驗證標章食品買不買?



近年來不少食品安全的問題,其中不少被揭發的食品都經過政府認證。像是最近的擁有17張GMP認證的大統油和曾獲得11項CAS認證的山水米,皆爆出黑心製造的內幕,讓消費者對國家驗證標章食品是否真的安全,持有保留的態度。

根據國內研究期刊,蒐集大台中地區曾經買過驗證標章產品的消費者問卷,問卷主要分為五個面向,分別測量消費者對認證商標商品的辨識度、理解度、信賴度、滿意度和購買情形,每個部份各有三到七題,使用五點量表作答。從人口統計變數的角度而言,消費情形會受到性別、教育程度、婚姻和購買地的影響。

不只如此,消費情形也和消費者對驗證標章的認知相關,包含對驗證標章的辨識度、理解度、信賴度、滿意度。其中又以對驗證標章的信賴度和滿意度影響最大,這個結果顯示消費行為的確受到認證標章的影響。若想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情形,政府應該積極確保食品的檢驗成果與實情相符合,提升消費者對驗證標章的滿意度,才不負消費者做好監督者的角色。

對於是否選購驗證標章食品,並非單一因素就能夠解釋。整體而言,雖然沒有達到非驗證標章食品不買的程度,可是消費者仍會傾向選購驗證性標章的商品。但最近食安問題頻傳,不僅僅動搖驗證標章食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動搖了消費者對政府的信賴。消費者是否仍然願意優先購買驗證標章食品,值得再研究。




參考文獻
黃貞瑜, & 梁家興. (2008). 消費者對食品驗證制度的認知研究. 嶺東學報(24), 129-158.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MIT值得嗎?

        在現今政府的努力之下,兩岸貿易交流程度越來越高,支持反對聲浪不斷。仔細想想,台灣與中國的自由貿易,開放速度越來越快,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年前我們政府簽署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以「逐步開放產品零關稅互惠貿易,只談經濟,不談統獨的關係,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為宣傳理念,希望為台灣民眾帶來好的生活。當上有政策時,下自然有對策,面對這樣的衝擊挑戰,為了區隔台灣產品與中國產品,更希望維護台灣產品的高級品質,進而發展出MIT標章。



        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圖樣由一個笑臉及台灣地圖所組成,台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台灣,笑臉代表透過品質驗證制度,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值得信賴的MIT產品,希望呈現台灣製MIT是「優質平價、高貴不貴、物超所值」。MIT微笑標章屬於產地證明的證明標章。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經由各類媒體推廣,目前MIT微笑標章的知名度在25-45歲的民眾之間已經達到52%,且該標章產品的營業額推估已達126億元以上,顯見國人對MIT產品的支持(2011)。反觀中國消費者對於MIT微笑標章的認知方面,目前還搜索不到相關文獻,可以做比較具體的說明。

       首先,學者以經濟部選定的五種白色家電在擁有MIT標章的條件之下,以兩岸消費者對白色家電的相關議題進行研究,採用問卷法(發放問卷填寫),對台灣與中國的消費者施測問卷,收回台灣消費者有效問卷255份與中國消費者有效問卷92份。並且在填寫問卷之前,都必須先閱讀標章小知識的資訊,若還有疑問,則近一步加以解釋,以確保受測者對於MIT標章和問項的認知是一致的。



        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檢驗方法的一種)結果發現不管在台灣或是在中國的消費者,如果對於標章知識具有高涉入程度者(是指消費者對於一項產品購買決策的關心程度),標章對消費行為具有正向影響。換句話說比較瞭解跟在乎標章的消費者,更會優先選擇買有標章的商品,在台灣或大陸都一樣。證實MIT微笑標章的標章知識會正向影響兩岸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當標章知識越高的消費者,其購買意願越顯著,反之產品知識越低的消費者,購買意願越低。         

       由此看來MIT標章在台灣或在中國大陸,對消費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水準與信心,希望政府與商人們能夠更加「愛惜自己的羽毛」,維持值得信賴與物超所值的優良評價,更進一步將MIT發揚光大,拓展世界版圖。 





參考文獻:胡天鐘, 辜雅莉, & 林金蒔. (2012). 標章知識對產品行銷與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 MIT 微笑標章為例. 聯大學報, 9(2), 93-114.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網路品質也有認證嗎?

當我們在網路上進行個人活動時,登錄個人帳號、輸入密碼、匯款、線上轉帳時,你對於提供交易的機構或網站有足夠的認識嗎?

在這個凡事都有認證的時代,走在最尖端的虛擬網絡也有很多認證。這些品質認證都是由第三方機構所提供,每個機構在評估時都有不同的標準(例如:高品質認證所要求的標準比較嚴苛,需要完全達到才可以得到認證標章;低品質認證相較之下標準不多,也就是比較容易通過審核)。

由美國會計師公會和加拿大會計師公會合作進行評估的WebTrust標章是一套完整而且嚴謹執行的認證機制。WebTrust認證有分不同種類,例如:認證權威(Certification Authories)、消費者保障(Consumer Protection)等等。目前在台灣獲得WebTrust認證的有台灣網路認證中華電信公開金鑰基礎建設等(因爲這些是認證中心,所以獲得的認證是WebTrust for Certification Authorities)。想知道更多其他認證標章可閲讀額外參考資料

在台灣,較常見的認證標章則是 SOSA優良電子商店標章(由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認證)。有獲得SOSA認證的機構則有:復興航空摩根資產管理7net等等,完整名單可至SOSA網頁觀看。讀者們可以點開這些網站,有取得認證的網站在首頁都會有標章。

在這個提及的兩種國内外認證(WebTrust、SOSA)在取得標章的過程中就有不同的執行標準,而當中WebTrusts是比SOSA更嚴格,有一個更高品質的認證保證。讀者們可能會開始懷疑,究竟知道了這些對我們的消費行爲有什麽影響呢?以下介紹一個研究讓大家更瞭解知道這個知識之後有什麽影響(受試者都是知道以上訊息的大學生)。

國內有一個研究想要知道究竟在有無認證標章是否會改變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的感覺(比較在觀看圖片和實際接觸商品的差異)。舉例來說,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個相機,透過一些資訊,我為此產品的品質打了一個分數(假設90分)。當我買了,看到實際商品的之後,若我覺得此產品值得100分,那這就是一個正向的改變;但是若我覺得此產品僅值得70分,這就是一個負向的改變,有一種失望的感覺。

看到這裡,讀者們是否心中有一把聲音浮現:「我和別人不一樣啊!我會先搜尋很多的資訊再覺得是否要購買。那麼我的前後差異一定不大。」

研究者也發現了這個個別差異。所以這個研究依據消費者參考外部資訊(媒體、親友、口碑等)以及內部資訊(自己過往的經驗、知識、記憶等)的搜尋程度將消費者分為四大群組(如下圖)。

資訊整合群消費者會進行高外部資訊搜尋以及高內部資訊搜尋,也就是多元收集資料。外部導向群是較著重他人的意見或經驗,內部導向群則是較重視自己過往的經驗。最後,非理性決策群在消費時參考低外部資訊以及低內部資訊,也就是衝動型購物者,大多是宅男宅女。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把這四大群組的受試者分別分派到WebTrust認證組、SOSA認證組以及沒有認證組。請受試者進行網路購物活動,實驗進行時,他們可以自行使用網路去搜尋其他參考資料。

實驗結果發現,不同的類型的消費者(內外資訊搜尋程度)對於產品品質前後感覺有差異。資訊整合群、外部導向群及內部導向群在有WebTrust認證網站購物所經驗的失望程度比較低。其中資訊整合群的程度最低、其次是外部導向群、最高則是內部導向群。然而,非理性決策群不論是否有認證,其知覺都沒有改變(真很可能是因為這些消費者比較不在乎)。

眼尖的讀者可能有發現,資訊搜尋程度不同的消費者也會影響產品品質前後知覺。這提醒了一件事:消費者在進行網路購物之前應該要多搜尋資料(尤其是外部資料,例如親友、媒體甚至到實體店體驗),這樣才不會在收到商品之後有更多的失望和後悔。

目前在台灣有進行認證的網站(尤其是較嚴格的網路認證)並不多,再加上對於認證的知識並不是眾人皆知,導致網路認證對於消費者的感覺影響並不大。但是透過以上提及的研究以及其他國外的相關研究,都發現有會計師認證的網路可以給消費者更正向的感覺,例如有安全感、較低風險等。

從今天開始,主動瞭解更多的網站認證機制,當一個理性又聰明的消費者吧!


參考資料:


  • 王品傑(2006)。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網站認證服務之評估:需求面觀點(碩士)。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北市。

你知道嗎?農產品也有身分證!


你都怎麼選擇要購買的食材呢?是看價格、看美觀、還是看生產者呢?在台灣的農產品驗證系統中,包含了官方單位(如:CAS、GAP吉園圃、TAP產銷履歷)與民間單位(如:里仁)等,這樣把關下的農產品是否能現消費者吃的安心、也買的聰明呢?本文章以農產品的產銷履歷認證為例,探討消費者是否埋單此認證系統。


農產品產銷履歷上由幾個資訊要素組成,包含:保存期限、成分、口味、產地、製作過程、病毒細菌檢測、添加物標示、基因改良與否,在最近的一個研究中發現,消費者最在意的是最後三項標示(病毒細菌檢測、添加物標示、基因改良與否),這三樣指標直接影響了選擇商品時的偏好,而產地與製作過程則是在消費過程中扮演了加分的角色;其餘的兩個標示責備消費者視為非必要(甚至歸在多餘)類別,分別是規格標示與配銷單位標示,僅有少部分消費者認為知道配銷單位可以讓他增加購買意願。此研究也發現,消費者對於品牌有著較大、且固定的偏好,即使消費者已知品牌廠商可能會隱匿商品本身的缺陷,卻仍然有極大的傾向購買特定品牌的商品。


由於這個研究所找到的樣本為網路填答,多為青壯年人口,而品牌與生產履歷的農產品多要到超市才能購買,其實摒除了傳統市場的通路(但此通路卻占了農產品交易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排除了不使用網路的買菜族群,而聽過產銷履歷的樣本數僅占總樣本的58%;因此,關於農產品產銷履歷的推行是否有足夠的立場分析,仍有很大的質疑空間,但不可至否的是,生產履歷系統有著他的獨特食安把關機制,消費者應該要善用他,才能買的安心、吃的愉快。

參考研究:我國農產品產銷履歷政策之實證研究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標章,是一種把關還是一種商品價值?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最近很夯的大統食用油事件,即便這種有品牌,又有認證的商品,還是會有問題出現。其實,現今衣食住行用品中不難發現,幾乎越來越多「品牌」或是「認證」的商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是,是否有認證有品牌的商品就越好、越容易使我們產生非理性的消費行為呢?就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有研究者為此作出假設:當產品是有品牌、以及擁有認證時,人們會傾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去購買(願付價格)。而當產品是品牌與認證兩者都沒有時,人們會認為要得到的折扣要更多(願受補償)。這個研究透過詢問人們對於購買家電時,具不具有節能標章與品牌時的「願付價格」和「願受補償」。


節能標章

在「願付價格」的結果顯示,如果商品具有節能標章時,人們會願意多支付5.52%的價格購買;而如果為知名品牌的話,更會願意多付8.04%來購買;不過如果在兩者都有的情況下,大家願意多付的比例是7.65%。而「願受補償」的結果,如果商品只有節能標章或知名品牌的話,人們認為應該要有10.2%的折扣;而如果商品兩者都不具有的情況下,折扣應該要有17.4%

總結上面的研究結果,相較之下大家還是會比較願意用較高的價格來購買有品牌的產品;但節能標章也慢慢成為一種產品的價值,是一種「有就當然比較好,比較高級」的感覺,不過相較於甚麼都沒有的商品,有認證或品牌的商品仍然會受到社會大眾的偏好,也讓大家默默就會多掏出錢來購買。但最近繼續一連串的調查行動,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大家對於有品牌或是有認證商品的購買行為呢。


參考資料:楊國樑、趙家民、謝佩諭(2009)。環保標章品牌效應與產品價差之探究。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2(1),109-127。

台灣大陸的農產品安全認證比較

最近,因為黑心醬油和食用油的曝光人心惶惶,更有媒體興風作浪,寫出《棉籽油上萬公噸,造成台灣男性精蟲大量死亡, 引發少子化不孕風暴!》等文章。想必蠱惑了很多只關心標題,不關心內容的人,也正好借此來麻痹自己。同樣是面對黑心食物,大陸人吃得多,表現也淡定多了,還苦中作樂地學會了「自黑」。「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每一頓飯都吃得不省心。還記得地溝油事件被曝光時,正值高三,一個同學在一間光顧了三年的小餐館點餐時,隨口問了老闆一句:「老闆,你們不會用地溝油吧?」此時,老闆居然詭異地沉默了……在大陸,黑心食品就是這樣防不勝防,這種環境,反而讓大陸人對於黑心食品產生了一種全世界都少有的看似「寬容」,實則無奈的態度。
   

對於日常生活最不可缺的農產品,CAS(中華農業標準)是台灣專門針對農產品的認證。它將農產品分為肉品、冷凍食品、果蔬汁等,各自有其認證標準。然而,這些標準在細緻分類的同時,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對同樣有認證的產品進行比較,因為它們都只有一個標準。反觀大陸的食品認證,雖然執行的效果不怎麼樣,倒也寫得清清楚楚,其中,把農產品的認證分為三種等級:品質最高的是有機食品,強調種植環境保持良好的自然狀態;其次是綠色食品,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學投入品;最差是無公害食品,代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標準。三者的價格也是從高到低。那麼,對這三種由高到低排序的食品認證品質,人們的購買意願是否也有不同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在美國,有18歲以下孩子的家庭購買有機食品的意願比較高。而這篇針對廣州市民的調查顯示,購買意願的高低除了受到個體特徵(如收入、年齡)的影響,也受到經濟因素、認知評價的影響。而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因素。
   

這份研究橫跨廣州的五大城區,共收集了185份有效問卷,75.75%的參與者的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幣以下,也有10%的參與者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2012年廣州市在崗職工平均月收入為5313元),職業為企業職工和個體經營戶的參與者所佔比例最大,分別為30.81%和16.22%。
   

研究結果顯示,76.21%的消費者願意為認證農產品支付高於普通農產品的價格,而對於這三種認證食品的購買意願從高到低依次為:有機>綠色>無公害,這與認證標準的品質排序一致。但是,參與者願意為認證食品多支付的金額(溢價比),仍小於認證產品的價格。比如:一袋2.5kg的大米,普通售價只需RMB30元(約140台幣),市民只願意為其認證多付10元,可同等重量的認證有機大米卻要賣到80元(約380台幣)。對於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重要程度依次為:收入>家中是否有老人、對於認證農產品的認知、家庭規模>對於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可見,收入的多少對於認證產品的購買意願影響最大。
   

這份研究結果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於,實驗參與者願意為食品的認證多付錢,但願意多付的金額小於成本價,從此處大概也能推論出,這些市民平時不會常去買認證食品。曾經,也有广州市质监局的有关人士這樣說:「安全是买回来的,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市民不能总希望食品价格越低越好。」按此說法,原來有錢人才能吃到安全食品?有機、綠色食品的生產成本確實高於無認證食品,可無論如何,食品的安全程度不應該與價格掛鉤。難道食品的安全保障難道還要用錢來換?更何況,願意付更多的錢,真的就能買到更安全的食品了嗎?大統橄欖油年年都能拿下GMP的認證,可他有在生產安全的食品嗎?
   

在大陸大量非認證農產品毒害人民的情況下,政府對於人民健康權的落實責無旁貸應該對認證農產品制定激勵政策,實行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讓捨不得、買不起認證食品的人也能吃上安全地食物。
   

黑心食物的報導層出不窮,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定還沒有完全暴露,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早暴露還是晚暴露的問題而已。台灣政府對於人民健康權的落實責無旁貸。如何讓食品認證真正發揮它的功能,不要讓黑心食品繼續危害人民健康,需要有關部門的緊急行動。而對於認證食品的價格問題,也需要政府的積極行動,這樣才能讓人人都能平等地吃上一口健康的食物。如果哪一天,台灣民眾也對黑心食品有了見怪不怪的「寬容」態度,那可就為時已晚了。

論文來源:余建斌, 喬娟. 消费者对认证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給予供應鏈的中國食品追溯體系激勵與監管機制研究”(編號70873124)

食安風暴重創消費信心:你還是會買CAS嗎?

食安風暴重創消費信心:你還是會買CAS嗎?
李佳霖


隨著近來食品安全逐漸被民眾所重視,食品安全標章的存廢與否也開始被廣泛的討論。然而對於不熟悉營養相關知識的民眾,食品安全標章或許仍然是最直接的一項保證。因此究竟諸如CAS等食品安全標章,民眾願不願意買帳?民眾又願意為了食品安全標章多花多少錢?就讓我們花些時間來看看這研究。 


        研究進行方式以08年金門地區的民眾進行抽樣,並施以問卷調查。總共有409份有效問卷(男性185位、女性224),其中21-35歲約有25%31-40歲則有32%。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於蔬果消費認證標章的相關問題中,對於產品期限標示、蔬果新鮮度、產品是否受到環境汙染及是否有農藥殘留等項目最為重視。受訪民眾對於CAS的認識程度雖高達92%,然而對於其他安全農業的標章(如:吉圃園、TAP產銷履歷等)認識則相對不足。在提供消費者選擇「金門安全蔬果」、「CAS有機蔬果」及「產銷履歷蔬果」時,有48%的受訪民眾在購買蔬果時願意選擇CAS有機蔬果,且平均每週購買增加2.26次,每次願多支付23.42元。另外約有9%的受訪民眾選擇產銷履歷蔬果,平均每週願意增加購買2次,每次願多支付25.13元。




這次的食安風暴使得食品安全標章的參考性備受考驗。然而綜合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對於民眾而言,食品安全標章是有其參考價值,甚至有附加價值的出現。因此筆者在此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能拿出有效且快速的處理辦法,否則打擊的不只是政府自己的聲譽,更嚴重的是讓食品安全繼續危害你我的健康。


黃錦煌, 林正士, 郭岑伊, & 李能慧. (2011). 金門農產品標章消費認知與市場區隔分析行銷評論, 8(3), 315-330.

安全認證值多少?



四面環海的台灣擁有相當豐沛的海洋資源,餐桌上傳統四菜一湯的組合裡總會有一道是海鮮。然而遼闊的大海中究竟藏有者甚麼樣的污染一般民眾通常不得而知,因此政府為了替消費者把關漁產品的安全,採用了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的認證來確保漁產品從捕獲到進入消費者手中的過程是安全無虞的。而這樣的安全認證對一般消費民眾來說又存在甚麼樣的價值呢?



這篇研究運用了假設市場評估法(CVM)針對石斑魚、虱目魚以及牡蠣這三種漁產品進行問卷調查。受測者共405位,其中女性佔了78%,平均年齡為46歲。問卷內容包含了受訪者的社會經濟變數、漁產品的消費行為與頻率、對漁產品消費的風險認知及食品安全的知識以及針對具HACCP安全認證的三種漁產品回答其假設性的願付價格問題。


關於假設性的願付價格問題,研究者設立了五種不同的價格增額標準,隨機分配到受測者作為第一次詢價時的增額價格,若受測者回答為願意多花這樣的價格購買安全認證漁產品時,則第二次詢價時的增額價格會是第一次的1.5倍;但若受測者的回答為不願意,則第二次詢價時的價格會是第一次的一半。例如第一次詢問受測者是否願意多花30元購買具有安全認證的石斑魚,若受測者回答願意,則第二題會詢問受測者是否願意多花45元購買具安全認證的石斑魚;反之則第二題會詢問受測者是否願意多花15元購買具安全認證的石斑魚。


經由估計結果顯示,受測者願意多花平均每台斤NT$57.69$29.67$38.11元的價格,去購買有經過HACCP安全認證的石斑魚、虱目魚與牡蠣。大約是多出當時未經HACCP安全認證的三種漁產品價格(NT$140$60$80)41.21%49.46%47.64%的價格增額。


由此研究可得知,相較於沒有安全認證的漁產品,有超過九成的受測者是願意多花四到五成的金錢去購買具有HACCP安全認證的漁產品。其中又以高教育程度、購買時不在乎價格、自認不太了解漁產品衛生安全問題且認為衛生安全問題不太嚴重的男性,較願意付較高的價格去購買經HACCP安全認證的漁產品。雖然此研究是模擬的,真實購買的情況不見得相同,但也可想見,透過安全認證不僅加強了市場上的安全性,讓消費大眾吃得安心,同時也能藉此帶動另一波漁產品市場的消費商機。


參考資料:

詹滿色, & 傅祖壇. (2007). 臺灣漁産品 HACCP 安全認證的價值評估-雙界二分假設市場評估法之應用. 農業經濟叢刊, 12(2), 163-188.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下周要討論的文章

各位沒有要去據點的朋友,請10:30在SF232。可以先讀中文版的科普文,再讀英文版的科普文,最後讀原始文獻。我標記重點的版本會晚一點上傳到資料夾。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上課日期調整

各位

我調整了一下上課的日期,請大家注意。另外我10/9(三)早上會去同榮據點以及11/6(三)會去山腳據點進行健康促進活動,歡迎同行。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幾件事情


  1. 各位請愛用在右手邊的課程資料夾,你們需要的檔案都在那裡。
  2. 請把表定要上課的時間空下來,謝謝各位。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